手机号

验证码

30天自动登录
我们将通过您的注册手机号码联系您(非必填)

微信扫码登录

手机号码登录

手机号

验证码

《财经报》就“哈药污染”事件采访数据委王芳秘书长

来源: / 时间:2011-06-30


“为此事承担一切责任,接受一切处罚!”近日,哈药总厂就污染事积歉并承诺要下大功夫解决此问题。此外,哈药总厂还表示外界纷传的广告投入是环保27的说法是一种误读。哈药总厂是生产处方药的,总厂去年广告仅175万元等。对此,我们无从了解其详细的数据来源和依据,但仍有一些问题值得关注:



首先,对于许多居民反映的夏天戴口罩,忍臭十多年,哈药总厂给出的答复是:自1999年已累计投入4亿多元用于清洁生产和环保治理,2009-2010年仅用于污水生物处理系统封闭的投资就达到1950万元,预计2011年环保运行费用将达到7000万元。先不论这个数据的真实性,但投入了这么多钱,环境依然这么恶劣,污染严重性可见一斑。这些严重超标的污染物究竟排放到什么地方了?对周边环境造成的严重影响还将持续到什么时候?



其次,哈药总厂已经在为此次污染事件道歉,作为哈药总厂的上级主管单位,哈药股份集团公司是否也应该致歉,并拿出实际解决方案,而不是让致歉行为成为一场口头作秀。


再者,当地环保局和相关ZF部门一直了解哈药总厂存在的污染,但问题仍然长期得不到根本性的改善和解决。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究竟为何?相关部门在此事件上是否也应问一下责?致一下歉?


哈药污染事件暴露出一些企业为了经济利益而缺失社会责任感的问题,不禁让人们对企业的发展战略之短见格外担忧。在哈药总厂向公众致歉的过程中,他们反复强调哈药的环保工作有计划有安排,然而同时,他们还强调企业转型期中,“过度”环保会影响企业生存。这一解释,显然不能让公众信服,并对企业形象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也一定会造成其销售的下降。


不重视环保,不注意企业公众形象的维护,无论是对企业品牌和收益都将导致无法估量的损失,这笔帐企业难道从来没有算过?


出现这一现象归根究底就在于企业长期以来在管理决策理念上的滞后。企业在做项目之前不进行风险预测、项目实施过程中不及时对项目成果进行风险评估,这无疑是“盲人摸象”,必然面临失败。在国外,任何企业决策环节之前的一道必要环节就是数据分析。沃尔玛、IBM、福特……这些耳熟能详的世界500强企业,都是数据分析技术的忠实拥泵。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支撑了企业营销战略,成为指导这些企业规避项目风险、保持强大竞争优势的科学依据。


哈药集团作为龙头企业,如果能够在生产前提早运用数据分析技术,进行足够的风险预测,并根据预判结果调整企业决策,对污染问题的负面影响引起足够重视,也不会在今天深陷品牌形象大打折扣、销售急剧下滑的困境。另外,当问题出现之后,哈药集团也没有及时进行风险评估。缺乏数据分析意识,不重视对风险的量化评估,导致决策偏离,造成今天的恶果。扭转这一切,必然需要科学权威的项目数据分析技术,为企业经营保驾护航。


的企业缺少百年不衰的品牌。是不是也该学学国外先进的企业经营与管理决策理念、学会重视数据研究、在企业各个环节引入数据分析技术、重视环保工作、用数据说话为决策做依据,从而规避污染环境给企业带来的经营风险。这样,也许很多问题不会发生。 返回列表